欢迎访问四川信息港  今天是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赓续精神血脉,弘扬传统文化

赓续精神血脉,弘扬传统文化

——“文化寻旅”社会实践团队纪实

(通讯员谭怡)“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自7月以来,四川农业大学校团委学生融媒体中心“文化寻旅”寻访社会实践团队(以下简称“文化寻旅”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回归本家乡进行实地调研,结合视频拍摄、音频介绍、推文宣传、IP制作等新媒体技术助力文化传承,发挥新时代新青年力量,为传统文化灌输新活力。

晓时代之声,展传承之图

在为期两个月的活动过程中,“文化寻旅”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彰显活力与激情,在传承过程中实现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多篇海报绘制与视频剪辑工作,利用新媒体平台资源,开展线上下文化寻访活动,进一步发掘家乡优秀文化,助力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推动建设文化强国。

团队意识到在当今社会,保护文化至关重要。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文化面临着严重危机——由于关注度低,传统文化传播率严重下降以至于部分文化濒临灭绝;传播本身渠道方法有限,难以真正号召社会大众关注并全力保护文化。而这也是“文化寻旅”社会实践团队选择主要以海报、视频二次转化传统文化进行宣传的原因。

保护文化纵然困难重重,但也并非毫无起色。 “文化寻旅”社会实践团队中成员陈立果前往博物馆了解文化时发现一票难求,热门的博物馆甚至得在一星期前完成预订,当今越来越多人将关注度投向过往兴趣乏乏的博物馆正是传统文化影响力提升的佐证。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传统文化转型升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图为四川博物馆汉代陶石馆藏品。 “文化寻旅”社会实践团队 陈立果 摄

知岁月失语,明惟石能言

实践过程中,因本次活动团队成员多达90人,调研文化范围广,所涉及文化类型特点也各有不同。线下调研过程中,“文化寻旅”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王金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感受豫剧,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文化价值丰富,成员结合博物馆馆藏与豫剧现存唱段加深对其了解。不同于南方剧种,豫剧的文化品格是由中原文化哺育而成的,其艺术魅力带有北方地域特征。

图为豫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现场。 “文化寻旅”社会实践团队 王金香 摄

与此同时,豫剧在剧目生产、剧团数量、观众人数、市场效益等方面,也为当代地方戏之翘楚,其不仅是当代戏曲叫好又叫座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戏曲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文化寻旅”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针对豫剧进行调研,正在于其是当今戏曲中生存发展情况最好的剧种之一,这在于河南当地对传统烟火气的追求,也在于豫剧剧团全国无障碍巡演,因此,其发展经验的借鉴意义是极其重要的。

图为郑州博物馆收录豫剧《花木兰》花木兰戏装。“文化寻旅”社会实践团队 王金香 摄

传弦歌不辍,承思接千载

本次社会实践加强了90名学生个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对文化零散信息的收集整合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而用海报宣传、短视频投放的形式进行文化输出,进一步扩大了多种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成员本身对文化的了解是有限的,然而,通过他们个人了解所能传递给大众的文化价值是意义重大的。传统文化得以与更多的人群接触,落地到更广泛的受众中。

接下来,“文化寻旅”社会实践团队将围绕抖音、小红书、微博等新媒体视频平台不同使用者特点做出相应调整,更高效吸引大众关注、了解传统文化,在有限传播视频中达到最大传播效果。以青年为传播中介,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信息社会进行更好连接。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四川信息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